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总结

金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5-03-28 浏览量:                       来源: 市供销社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金华市供销社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深化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社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186.7亿元,同比增长8.6%,三大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量439.2万吨、同比增长8.2%,交易额420.4亿元、同比增长9.5%,“金农好好”品牌授权企业实现销售额132.6亿元,同比增长16%,品牌影响力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前十名,估值38.07亿元。成功举办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流通业务模式创新培训班、“金农好好·2024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进一步提升三大批发市场和“金农好好”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二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纪念会上,金华市供销社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系统内2名同志分别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三位一体”改革纵深推进。一是构建“三位一体”协调机制。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印发了《金华市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由市委农办牵头、供销合作社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同的改革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为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二是高质量建设投用县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浦江县打造了3500㎡的“1厅9中心”为农服务中心,打造“资产拍卖+电商营销+数字助农”的跨界破圈新模式,全省首创葡萄交易结算系统,与京东集团合作搭建农村集体资产竞价的云交易平台,乡村闲置公房、农贸市场租赁权通过线上交易竞出高价,累计成交114宗、成交额8000余万元,助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婺城区为农服务中心已初步建成,迭代升级了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以婺城区农业数据为主,兼容金东区、开发区等区域,实现跨区域农业数据资源的协同汇聚与优化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智慧赋能。三是抓实农合联执委会职责。顺利召开金华市农合联二届二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增补理事长1人,理事14人,监事4人,新增单位会员12个。修订完善《金华市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金华市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的使用管理。

(二)为农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抓实农资稳价保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织密农资销售网络,通过股权收购,完成对全市最大农资龙头企业苗知地知公司的控股,拓展农资服务网点600余个,销售化肥27万吨,同比增长42.5%,农药3532吨,同比增长12.8%。扎实做好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工作,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为春耕调运化肥5.9万吨,同比增长115%,农药2100吨,同比增长309%,农膜2400吨,同比增长83%,保障春耕期间农资量足价稳。二是抓好样板项目建设,助力生产提质增效。依托金农供销农业有限公司拓展农业服务领域,开展机耕、机播、机收、飞防、测土配方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补齐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在金东区东湖畈打造土地托管示范样板,流转9个村3700余亩土地,推广“稻-虾、稻-鱼”等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带动4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增收1.2万元。筹建汤溪供销有限公司和金兰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是抓细农信服务规范,精准施策纾困解忧。2024年全年担保金额3.14亿元,担保笔数305笔,在保余额3.87亿元,在保笔数384笔。兰溪市供销社聚焦兰溪六大地标农产品,制定出台“杨梅贷”“枇杷贷”等担保服务优惠政策,通过降门槛、扩额度,降费率,增强地标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为24户地标农产品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663万元。

(三)联农带农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持续激发农产品流通活力。2024年,华东水果市场实现交易量250.7万吨、交易额278.6亿元(其中冻品市场交易量2.1万吨、交易额10.7亿),同比提升7.7%、9.7%。农批市场实现交易量188.5万吨、交易额141.8亿元,同比提升9.3%、10.9%。二是深化对口合作交流。加强对口协作,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开通物流运输专线、开设线上商城“对口特产”专区等形式巩固帮扶成效,1-12月累计销售新疆、四川、吉林等对口地区农产品22.3万吨,同比增长22%;销售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7.7%。举办赣南脐橙产销对接会,助销脐橙2.56万吨、交易额1.7万元;赴吉林珲春市开展苹果产销对接,截至目前已销售100吨;承接金东区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帮助销售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的“美人脆”苹果90吨;承办2024浙江省优质品牌农产品秋季选品会,促进新疆坚果、内蒙古牛肉干等农特产品销售近2600万元,采购商达成意向合作3.7亿元,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表扬。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提质扩面“供富大篷车”服务,下发《金华市“供富大篷车”和美乡村重点提升片区全覆盖实施方案》,构建生产、流通、品控、销售四大体系,有效助推农户增收、农业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开通“供富大篷车”54辆,固定收购点101个,覆盖乡镇119个,行政村1303个,重点提升片区66个,服务群众14.6万余人次,帮助偏远山区销售蔬菜3500余万元。在婺城区4个山区乡镇54个行政村择优选取了56名供富专员,帮助销售农产品260吨,建立箬叶基地400亩,累计采收粽叶300余吨,销售粽子5万份,为当地170户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武义县供销社深化小农共富实施方案,通过优化实施方案,调整补贴比例、创新合作机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带动1000余户农户(其中低收入农户392户),户均增收达1.3万元,为全县6个村集体增收105万元,村均增收17.5万元。

(四)深耕品牌赋能,“金农好好”建设持续深入。一是夯实品牌基础,品牌运营提质增效。规范授权企业管理,撤销品牌授权37家,新增34家。建成婺州蜜梨、武义宣莲等7家“金农好好”品牌示范基地,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深化金沪合作,通过品牌入驻、专柜开设、专题推介等形式布局在沪营销网点,展示展销金华火腿等八婺特色农产品。与水果供应链新零售终端“果小二”平台合作,推动优质农产品向安徽、江西、福建三省辐射,目前平台日均营业额超30万元。优化更新天猫店、抖音店、微信商城等线上商城,举行金“龙”好好年货节、女神节等线上节庆活动,拓展线上渠道。农合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0万元,同比增长23%。二是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宣传出圈出彩。累计参加各类品牌宣传推介活动43场,媒体曝光量达235万人次。承办2024年全国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金农好好杯”浙江省预选赛活动,取得了较好宣传成果。积极开展品牌拓展,“金农好好”品牌37款产品成功入驻外交部采购系统,并完成首单出口摩洛哥业务,“金农好好·八婺好礼”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三是践行品牌责任,品牌助农有力有为。针对本地农产品滞销情况,携手“供富大篷车”到源头直采,发动社群团购、食堂采购,并在市政府机关食堂开展专场活动,累计带动本地农户、农企销售武义高山有机蔬菜、小香薯、浦江黄桃等土特产750吨,实现营收1300万元。制定出台义乌红糖、香榧,高山番茄种植、婺州蜜梨采收分级与包装等13个产业标准或规范,规范产业发展。完成授权企业联名产品设计16款,外包装版权登记7款,提升产品附加值。联合中国银行金华分行推出总额度为1亿元的“金农好好·中行专项助农贷”产品,为品牌授权农业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四是探索品牌合作,品牌发展共建共赢。积极推进“嵌入式社区服务”项目,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服务网络,打造集公益、普惠、商业一体的“企业—社区—农村”共富联合体。社区嵌入式服务金华第一店“邻礼供销·金农好好”金奥社区店已于10月18日开业,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乡村旅游、健康理疗等生活服务,赢得居民认同和好评。探索“金农好好”品牌与“百镇共建”工作的有机融合路径,制定“八婺工坊·百镇优选”“金农好好”品牌共建项目清单,线下互设品牌专区、体验专区,首批4家已完成布置。

(五)聚合要素资源,重点工程项目稳健推进。农批市场东区块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市本级唯一),于9月26日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29%。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项目有序推进,东关特快揽投部与共配中心正常运行中,集包中心分拣设备已安装。全季酒店于6月份正式开业,平均入住率70%,总营业额达400万元,进一步丰富市场业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扎实推进,兰溪市供销社以再生资源回收为抓手,积极完善网络规划布局,培育多元化回收主体,进一步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累计回收了8.1万台(套)旧家电。东阳市供销社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回收总量2万余吨,其中一般工业固废0.9万吨。

(六)坚持政治引领,坚决扛牢管党治党责任。一是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4年市供销社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安排每月工作清单,谋划全年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领导班子“一岗双责”、企业“两个责任”、处室主体责任。更新完善党员干部个人廉政档案,让监督关口有效前移。二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市供销社党纪学习教育,制定下发《市供销社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月度计划清单,全面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开展党纪专题学习14次、《条例》解读培训2场次,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3次,开展警示教育7次,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三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初制定《中共金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排好学习内容和主题。严格落实党委领学、三会一课等制度,切实发挥市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表率作用,推进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全年共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19项。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系统内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舆情综合分析,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加强信息宣传,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0篇,获省领导批示2篇。强化底线思维,开展保密专题教育,加强重点时段值班值守,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市供销社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要求,全力打造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为“打造国际枢纽城 奋进现代都市区”贡献供销力量。

(一)提升“三位一体”改革效力。一是严格落实《金华市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完善供销服务网络,拓展信用服务能力,壮大新型服务主体,确保实施方案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打造金华市“三位一体”改革标志性成果。二是进一步完善浦江县“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助力葡萄产业销售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婺城区“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全市新农人、供销英才培训等项目建设;加快东阳“三位一体”改革重点示范县建设,确保2025年建成并运营,突出数字化平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其他县(市、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县级综合平台的建设计划,形成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三是高质量推进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加强全县域的农事服务中心和产业农合联数字化改造,通过整合线下“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和线上“浙农服”应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为指挥调度、政策传达、补贴申领、信息交流等提供数据支撑。四是拓展助农基金赋能维度,稳妥推进供销社合作发展基金和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的规范使用,2025年度计划安排补助项目预算不少于400万元,用于年度重点工作、基层组织建设项目、产业农合联服务能力提升等。进一步完善基金补充机制,推动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实体化运作,提升社有资本收益,拓宽基金来源。

(二)提升农产品流通供给能力。一是激发龙头市场动能。进一步完善蔬菜、水果、冻品等三大批发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推进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东区交易综合体建设,计划2026年2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发挥“平急两用、民生保供”的作用,带动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年增交易量50万吨、交易额25亿元,辐射带动受益农户近20万人。加快推进数字贸易产业园,招引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电商直播、集采集配、数字贸易等相关企业入驻,充分利用邮政同城及时配网络渠道及物流价格优势,打造电商产业集聚高地,赋能传统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启动浙中茶叶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助力本地茶业产业发展,力争2025年9月底前完成改造工作。2025年力争三大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500万吨、455亿元。二是推进“供富大篷车”提质增效。把“供富大篷车”作为扎根农村、助农共富的有力抓手,由“农民有什么我们卖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指导农户种什么”,以“订单农业”模式提升服务质效和助农精准度。2025年全市新增供富大篷车10辆,新增收购点15个,目标年销售额3000万元。三是带动地产大米、蔬果发展。积极承接大米全产业链建设任务,启动金华优质大米品牌建设项目,研究制定“金华大米”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收储等七个统一的品牌发展体系,推进“金华大米”品牌标准化生产经营。2025年内选取1-2个适合品种,试种5000亩以上。扩大两大批发市场地产交易专区规模,设置专门的本地蔬菜交易大棚和水果交易街区,免收服务费,打造常态化共富市集。构建“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的运作模式,与本地规模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计划新增种植面积200亩以上,助农增收100万元。四是深化对口合作交流。做好对口地区实地调研,强化对接联络,谋深谋细助销举措。继续发挥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势和对口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优势,带动对口地区农产品销售,力争2025年销售对口地区(四川、新疆、吉林)农产品同比增长5%,销售额达21亿元。

(三)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力。一是拓展农资渠道建设。着力构建以供销社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通过市社控股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设立30家农资样板示范店,农资供应基层网点在市本级乡镇全覆盖。全力支持金农供销、兰溪联丰、方圆农资等一批农资服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保障春耕和“双夏”农资供应,做好化肥、农药应急(旺季)储备工作。2025年,计划储备化肥1.35万吨、农药55吨。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工作,确保系统内配方肥储备率70%以上(其中主要经济作物配方肥储备率达到100%),全年预计累计供应化肥不少于18万吨,农药、薄膜等不少于6000余吨。二是加快全市农事服务中心建设。2025年改造提升农事服务中心5家以上,协同提升金东塘雅、东阳方圆等农事服务中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依托农事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土壤改良与修复和农产品生产、种植、分拣、加工、冷链等服务,2025年全市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90万亩次以上。三是积极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标杆。与汤溪镇强村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通过紧密联结当地村集体与种植大户,为全镇及周边6万亩耕地提供育苗育秧、谷物烘干及稻米销售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借助资源共享机制,有力削减生产成本。与兰溪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金华兰投供销有限公司,专注于小麦、水稻等粮油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托管面积2万亩,通过借助兰溪及其周边县市的农业市场渠道,构建行业竞争优势,推动兰溪当地现代化种植农业及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发展。立足稻米产业,打造一站式育秧中心、烘干中心,满足本地种粮大户生产加工需求,加大力度保障粮食安全。

(四)提升再生资源绿色循环活力。一是构建体系,实现兜底全覆盖。依托系统再生公司,全面布局可利用回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搭建“前端收运、中端分拣、末端处置”三级回收服务网络,2025年改造提升再生资源网点20个。二是项目带动,加快形成产业链。投资1.5亿元,在开发区新建占地约50亩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拣中心,建成较为完善的“回收-中转-分拣-加工利用”再生资源产业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利用体系。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年纳税约1500万元。三是强化担当,拓展多元化服务。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优势,推广“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和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模式,积极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协议,做好秸秆、地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2025年,农资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不少于300吨,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不少于1200吨。

(五)提升“金农好好”区域品牌影响力。一是以标准化制度化推动品牌建设。加强授权企业动态管理。建立授权企业考评机制,组织开展跟踪服务与效果评估,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撤销授权,以此确保品牌授权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与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围绕优势产业,编制猕猴桃、南瓜、湖北村咸菜等品牌农产品的分级、验收、包装等系列标准10个,构建特色农产品品控体系。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支撑,联合甘蔗、无花果的农业生产主体,共建绿色、优质、可追溯的“金农好好”示范基地标准5个。二是以营销突破提升品牌价值。打造“邻礼供销”嵌入式社区服务网络。以金奥社区店为样板,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农产品+生活服务”的销售体系,结合“供富大篷车”项目,开展“基地溯源+农产品进社区”的新型城乡联建共富模式,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充分发挥供销系统优势资源,立足市场消费需求,以金华水果批发市场为支点,通过“金农好好·果小二”供应链新零售终端推动金华优质农产品向安徽、江西、福建三省辐射,带动优质农产品走出金华。探索通过商会合作、品牌入驻、专题推介等形式向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推广。力争2025年品牌授权企业实现销售额140亿元。三是以资源整合塑造品牌影响力。常态化办好“共富市集”“一月一品”等活动,联结“八婺工坊·八百镇优”打造共富品牌,通过丰富产品线、精美包装和阶段性集聚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市级带动、县镇联动、企业互动”的品牌发展矩阵。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属的《中国品牌》合作建设全国首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华)展示推介品鉴体验中心,引进市场竞争力强和地方政府提供背书地标产品,以长三角市场战略布局,创建全国知名地标品鉴和文化打卡中心,打造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协作服务平台,以此借势提升“金农好好”区域品牌全国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