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社动态

坚守“三农”初心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 2023-10-23 15:03 浏览量:                       来源: 市供销社

永康市供销社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共同富裕为重点,以农事服务中心、产业农合联为主抓手、主平台,探索提供“农资+农机+农技”的“一站式”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坚实基础,有力彰显助力全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供销担当。

一、保障农资供应,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安全平稳

一是落实农资应急储备。自2020年起,根据省市县农业专班要求,建立化肥农药应急储备制度,完成承储单位招标,签订委托储备协议。由浙农资金华惠多利销售公司落实化肥应急储备1700吨,由永康市穗成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落实农药应急储备7吨,储备物资已全部到位,并定期安排专业人员(供销社人员与农业农村局专家)实地进行抽检核对,确保储备物资数量充足。化肥、农药应急储备工作的第一个合同期限(2020.8-2023.8)将于2023年8月到期,目前我社正在稳步推进化肥、农药应急储备承储单位重新招标工作。二是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服务。大力开展“绿色供销”、“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从源头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推进肥料供给结构绿色化转型。认真指导农资公司和所属经营网点按“方”进货、储备和销售,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是拓展城乡环境服务。持续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肥料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与处置工作,自2016年起已累计回收385余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强化农机装备,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前仓、石柱农事服务中心先后引进了植保无人机、精量穴直播机、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等120多台(套),为周边5600多户农户提供集耕、种、管、收、烘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机装备水平连续多年逐步提升,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夯实基础,2022年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总面积达 7.5万亩次。我社积极走访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等农机生产企业8家,农机经销商12户,种粮大户25户,协调农机经营主体加强农机供应、维修保养、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帮助种粮大户选购耕作、播种、机插等全程水稻生产机械助力农业生产。

三、发展综合农事服务,“一站式”解决农户生产难题

一是农资供应服务。为保障春耕生产,开展“农资送下乡”活动2次,累计为23户种粮大户免费赠送化肥80余吨,并宣传普及法律法规、选肥用肥、识假辨假等知识。各农资经营网点为种粮大户提供化肥、农药送上门、送到田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销量,提高了效益。二是农机作业服务。对于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散户,农机作业服务需求只是单一环节,如播种、收获等,农事服务中心对农户做到一视同仁,采取“提前预约式”农机作业服务模式,与农户提前沟通,确定作业计划,周密安排,合理调度机具,确保作业质量,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农业生产中机械化作业的难题。今年春耕期间完成土地托管2000亩,农机作业5000亩次。三是农技指导服务。开展春耕备耕生产技术、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培训、农机操作维修技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示范等专题培训会5场次,累计培训农民52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政策明白卡等2200多份,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生产能力。蚕桑产业农合联通过开展“彩蚕种发放-技术指导-蚕用物资供应-蚕茧收购-产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实现亩产效益增幅12.98%,桑农亩产增收791元。

四、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地域优质农业品牌

一是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条。前仓农事服务中心通过购买安装日产50吨大米加工流水线,与托管农户签订水稻回收合同,根据水稻品质,以比市场高出0.2元/千克的价格回收水稻,实现农户亩均增收120元左右,全年可加工、包装、销售粮食1万多吨。二是注册商标,打造优质品牌。  建设标准化水稻生产示范基地,注册培育出大米、舜芋等优质农产品品牌3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改变了农户传统的耕作与田间管理模式,打响了农产品绿色优质品牌。三是立体营销,畅通流通渠道。借力电商平台,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山门”,畅销上海、杭州、宁波、山东等大中城市,其中永康舜芋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经济效益很可观,还出口日本等国,深受宾客喜爱。


分享: